山景城一周记(04/15)

纽约随手拍存图,"MR. MAMBA"

时间和项目管理

本周最大的 project 是一个软件工程大项目,要求独立 deliver。这个项目让我感觉到最头疼的地方在于:1. 技术栈的熟练程度导致 troubleshooting 比较耗时 2. 没怎么写过业务前后端,所以在限时 deliver 的时候几乎没有正反馈和心流。

在规划中,这个项目大概 15-20 个小时,实际上这个时间被低估了(助教其实不止一次提醒我们 start early,但还是低估了)。体感上本周完全耗在了这上面(>30 个小时)。但实际上,周一周二因为别的事情只 track 了 2 个小时,剩下两天的时间疯狂输出,实际上每天肝了 10 个小时的样子。周二是万恶的本源,为了晚上喝了咖啡,干扰了睡眠,接下来两天的工作专注度显然下降了很多。

总结:

  • 看起来最快的方法永远是快糙猛,但是这并不是最有效的做法,即使是看起来并不复杂的全栈项目。相反,test-driven 和提前规划好 milestone 可能会让这个项目。
  • 写业务代码是很 trivial 的活儿,但及时如此,GPT 和 Copilot 仍然不一定是对的。supervise 和 test 的工夫一点也省不了。有点理解了
  • 睡眠是一个长期无解的事情。我总感觉自己生物钟是按照 26 小时算的,但是没办法,还是要多睡觉。睡眠不行了,服用各种刺激前额叶的物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...
  • 另一个长期无解的事情是有时间的时候不一定有精力,有精力的时候不一定有热情 / 专注。我在最 energetic 的时候也许能学新东西,但是不一定能写 code;而感到疲乏的时候,code 的质量也不会很高。而这个中间节点就变得很 tricky 了。

Linux

本周学习了一些 Linux 相关的一些零碎的知识,主要围绕 eBPF,CUDA 和 Linux 的底层工具。目前在看的学习资料有 BPF Performance Tools: Linux System and Application Observability 以及 ebpf.io 的学习路线图。

第一次接触 eBPF 是在 PingCAP,当时大家都在兴致勃勃的讨论如何用 eBPF 实现底层的各种 tracing,给我印象很深。但是真正玩起 BPF 并了解它的业务场景却是很后期的事情了,也局限于一些小打小闹。本科应该是最能正经玩 tech 的时间了,不过还是因为疫情太遗憾了。有机会讲一讲本科科技社团的一些故事。

Misc

  • 如何快速得到一个行业的认可?也许是是 1. 在某一特定方向上有独特的积累 2. 在标准化的考试中脱颖而出 3. 对领域文化的 fit 以及认同 4. 运气
  • 最近比较忙,再加上前一阵子遇到了国内的一些事儿,搁置了和一些朋友的聊天 (apologize for not being cool). 直到周末休息好了点,我发现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:自从来到美国以后,我对前程的顾虑一直是发散的 —— 这里固然给我开启了一些新机会,但也有很多必要的牺牲。
  • 最忙的日子也不要忘了运动健身保持精力(

Show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