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ands-on MBTI(一)

在寻找一些心理学问题解答的时候,我对 MBTI 理论做了一些碎片化调研。

这个理论最为人熟知的应用就是性格测试,但性格只是表征,我们能不能够透过表征,通过调整我们的心智管道来engineer 我们的性格?

注:文章中提到的很多概念源自作者自己对该领域的理解,可能和外界的说法有出入。本文不提供专业帮助,亦不作为任何 MBTI 性格测试结果的依据。

定义: 表现型

MBTI 理论是用来干什么的?最直接的一个作用,想必就是区分不同人的性格特点。

MBTI 人格分类一共有十六种,代号由 4 个字母组成,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种表现型,格式为:E/I - N/S - F/T - J/P。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字母是一对表征,比如 ESTP 的诠释为:“外向型 (E),擅长使用实感(S)收集信息、使用理性(T)做决定,并且在收集信息、做决策的过程中更像一个‘感知者’(P)。”

表现型的具体释义为:

  1. Extraversion (E / 外向) – Introversion (I / 内向) → 第一个字母,生成内心动力的倾向。倾向于交际从外部获取能量 vs  倾向于独处从自己内心获取能量
  2. Sensing (S / 实感) – Intuition (N / 直觉) → 第二个字母,获取信息的倾向。使用感官收集并整理表征事实 vs 使用想象力和直觉去收集和整理概念、关联和隐喻。
  3. Thinking (T / 理性) – Feeling (F / 价值) → 第三个字母,做决定的倾向。按照面向自己或者群体的理性来做决定 vs 按照自己的情感价值、对身边人的影响作决定
  4. Judging (J / 判断) – Perceiving (P / 感知) → 第四个字母。更擅长或倾向于作决定和行动 vs 更擅长或倾向于获取信息并建构认知

理论上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套进 MBTI 的 16 种人格类型中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行事风格被局限于 4 个字母。这些字母各自只是表达了一种倾向,而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学习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。毕竟,字母只是表征,表征背后的是“心智功能”,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法,也因此在这些功能上有自己的专长。

接下来,我们将重点讨论这些“心智功能”。人格类型的表现型由其功能栈决定。

定义:功能栈是一个由 S, N, T, F 四种功能组成、长度为 4 的不重复序列,每种功能都带有内外向极性。功能栈中包含两个极性相反的感知型功能,和两个极性相反的决策型功能。

功能栈具有四个基本功能,一对是感知型功能(Observers),另一对是决策型功能(Deciders)。感知型功能分别是 S 和 N (对应 Sensing 和 Intuition),可以统一记作 O。决策型功能是 T 和 F (对应 Thinking 和 Feeling),可以统一记作 D。比如,外向的感知型功能 Se 和 Ne 可以被记作 Oe,内向的决策型功能可以被记作 Di。

功能栈是有排序的,排第一的称为主导功能,排第二的称为辅助功能,然后是第三功能,最后排第四的是劣势功能。比如 INTJ (Introvert - Intuition - Thinking - Judging) 由 Ni 主导,Te 辅助。功能栈排序是 Ni - Te - Fi - Se。

每一种功能都有极性,分为外向型 e 和内向型 i 两种,记作 Xi / Xe。同属类型的功能极性互斥,比如感知功能类型的 Se(向外实觉,负责“体验“)会抑制 Ne(向外直觉,负责“关联”)。

人的心智是一个强大的 processing machine,不断的吸收能量,收集信息,并产出行动作为循环 —— 这就形成了感知型功能和决策型功能的分类。如果我们在这些功能中抽取一些特定的维度,比如内外向极性,再结合输入输出方式的组合,我们也许就可以对不同人的心智进行分类,并理解对于这些心智分别需要哪些动力来源。解释了动力来源,我们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为什么会形成某种行为模式,比如更喜欢人群或者更喜欢独处。

内外向原理:同一个功能栈中,同类型的功能极性互斥。

这并不是说我们只擅长一种思维方式、或者某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,因为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高。但是我们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有倾向性。比如,如果我们做决定更愿意相信客观事物的逻辑以及自己的推理(Te, Ti),那么我们会倾向于更少的考虑群体和自己内在的价值观(Fe, Fi)。

定义:功能栈对表现型的构建规则

功能栈是怎么体现在表现型上面的呢?我们在这里可以举例一种性格:

  • ESFP (Extrovert - Sensing - Feeling - Perceiving) 的功能栈排序是 Se - Fi - Te - Ni

第一个字母 E 代表动力来源,aka 哪种相处方式能让自己更有动力。由最强的、排第一位的基本功能(主导功能)决定:如果该功能是外向型,第一个字母为 E,否则为 I。

  • 通俗的说法是 E 从外界寻找动力,更喜欢团体协作。I 从内在寻找动力,更喜欢独处。

第二个字母 S 代表信息收集的优先方式,由主导功能 Se 决定。aka 被动从外界、记忆里去触发信息的获取,还是主动去创造连接。取自 S / N (对应 Sensing 和 Intuition)。S 擅长观察事实 —— 比如,我们在写一篇论文的时候,要收集大量的原始数据,也要经常回顾自己做过的实验数据,这就是 S 在运作。N 擅长观察事物表层逻辑抽象出的隐喻 —— 比如两个意象之间的关联,某种语言的文法,数学符号背后的思维逻辑,等等。

  • Se 的功能描述是“收集事实 (Experiencing)“,负责当前时刻的观察,擅长专注于现实世界的当前时刻。
  • Si 的功能描述是”整理事实(Stablizing)“,有人认为这让 Si 倾向于去重新观察过去的经历。
  • Ne 的功能描述是”收集关联 (Ideating)“,有人认为这使得 NeSi 思维跳跃,喜欢探索新领域和新事物。
  • Ni 的功能描述是"整理关联 (Knowing)" ,倾向于使用直觉从已有的信息中整理规律,所以 NiSe 倾向于从已知的关联中建构事物规律,擅长预测。

第三个字母 F 决定做决定的优先方式,由辅助功能 Fi 决定。取自 T / F(对应 Thinking 和 Feeling)。T 擅长“理性“。它让我们思考的是:我做这个事情对吗?有多大的好处?Tradeoff 是怎么样的?F 擅长“价值“,它让我们思考的是:我喜欢这个事物吗?我做了这个事情能不能得到自我和他人的认可?

  • Ti 的功能描述是“依靠面向自己建构的理性做决定(Reasoning)",有人认为 Ti 倾向于向上思考,可能更喜欢在某个定义清晰的框架下解决问题。
  • Te 的功能描述是"依靠面向外界建构的理性做决定(Structuring)",有人认为 Te 倾向于具体化的思考和向下的思维,可能更擅长把一个泛化的问题逐步细化。
  • Fi 的描述是"Valuing(依靠个人价值做决定)"。Fi 的主导者通常有一套坚实的个人价值观,有人认为 FiTe 会在意一个决定落实以后自己的感受。
  • Fe 的功能描述是"Connecting(依靠群体价值做决定)",有人认为这让 Fe 主导者很好的理解群体的共识,倾向于遵循群体的共识做决定。

交互原理: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功能类型不同,但派系相同。
顺逆位原则:感知型功能的 Judgers 极性为 i,Perceivers 极性为 e。决策型功能的 Judgers 极性为 e,Perceivers 极性为 i。

最后一个字母 P 颇具迷惑性,它决定了主导功能属于哪个派系,是 Perceiver (感知者派系)还是 Judger(决策者派系)。每一种功能都属于 Perceiver 和 Judger 派系中的一个。

需要注意的是:在本文的定义中,中文语境下的派系和功能类型复用了“感知”和“决策”的概念,但英文语境下,功能类型使用了 Observers 和 Deciders 来描述这个功能。这样做是因为,引入“派系”概念之后,我们就可以在中文语境下观察到一些有趣的事情:每个功能类型都会有一半的“叛徒”投奔到本不属于它们的派系,比如决策型功能 Ti 和 Fi “叛逃”到了 Perceiver 派系。

定义:确定了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,也就确定了表现型。

为什么派系会有如此有趣的性质,比如说 Perceiver 派系会把用于决策的 Ti 功能纳入囊中?

简单来说,这是因为 Ti 和其它感知功能配合的时候,人格会呈现出字面意义上的“感知者”特征:善于观察,善于建构,相应的就没有那么喜欢直打直的作决定。

对于这个问题,我们还可以从输入输出流的角度来思考一下:比如,Ti 负责“bottom-up“的推导思维,是一个决策型功能 aka. 输出功能。如果我们在某个人格中让 Ti 做主导功能,那么它一定需要一个输入型功能和它配合。按理说我们可以在 {Si, Ni, Se, Ne} 中选一个给它“打辅助”,作为辅助功能。

然而事实是:在给 Ti 做辅助的时候,只有 Ne 和 Se 能形成更稳健的结合。

平衡原则:良性的人格发展源于内外平衡

Ti-Si 在功能栈中就不会存在吗?并不是的,举例 INTP:它的功能栈排序是 Ti - Ne - Si - Fe,理论上 Ti-Si 和 Ti-Ne 都是可能的行为模式,但是 Ti-Si 会带来一个问题:内倾循环。

在这种情况下,INTP 会失去外界的输出,不停的用自己过去的经历去补全自己的逻辑,固步自封。同时,由于最突出的感知功能被抑制,Ti 得不到发展,就会形成巨大的痛苦。

理论上,INTP 更喜欢探索新的领域,并运用想象力来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(Ne),但是如果对外的探索受到了抑制,Ti 就不得不切换到其它的输入来源。在除了 Ne 的三个候选中,第三位的 Si 最强,其次是 Si 抑制的 Se,最后是 Ne 抑制的 Ni,而 Se 和 Ni 并不在功能栈内。所以对于 INTP 来说 Ti-Si 循环是最容易出现的状况。

按照 MBTI 的性格理论,人格发展受挫的时候,就可能出现一三功能循环。针对性的发展第二功能是很有效的解决途径。同时,如果我们想针对性的发展一个功能,我们不妨想一想这个功能有没有对应的互补,并考虑好功能发展的顺序。

主导功能的同功能类型互补是劣势功能。辅助功能的同功能类型互补是第三功能。

在确定了自己的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以后,第三功能和劣势功能怎么判断呢?我们假设某个人格的主导功能是决策型的 Perceiver,比如 Ti,那么根据内外向原理,Fi 将受到抑制不再出场。此时取代它的 Fe会成为劣势功能

此时,如果我们选择 Se 作为辅助功能,那么中间的辅助功能第三功能将会是 Se 和 Ni。那么该功能栈就是 Ti - Se - Ni - Fe,是 ISTP 型的人格。

例题1: 推导 ISFP 的功能栈,并写出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的职责.
  • 根据后三个字母,功能栈排在前两位的是 Fi 和 Se。Fi 是 Feeling Perceiver,负责价值评估,而 Se 是 Sensing Perceiver,负责体验。后两位分别是 Te 和 Si。
  • 大写的 I 表示内向型,那么主导的是 Fi 而不是 Se。
  • 既然 Fi 主导,那么在功能栈最后的就是 Te,第三位的是 Ni。

所以答案是 Fi - Se - Ni - Te

例题2: 给出以下功能集合,讨论可以组成的人格类型:Te, Ne, Si, Fi.
  • 在 Te 主导下他会成为 Judger,Si / Ni 可以打辅助,但题目只允许使用 Si,所以功能栈是 Te - Si - Ne - Fi ,也就是 ESTJ。
  • 在 Ne 主导下他会成为 Perceiver,Ti / Fi 可以打辅助,同理可得,功能栈是 Ne - Fi - Te - Si,也就是 ENFP。
  • 在 Si 主导下他会成为 Judger,Te / Fe 可以打辅助,功能栈是 Si - Te - Fi - Ne,也就是 ISTJ。
  • 在 Fi 主导下他会成为 Perceiver,Ne / Se 可以打辅助,功能栈是 Fi - Ne - Si - Te,也就是 INFP
Show Comments